父母三观正有多重要?10 岁男孩怒怼读书言论引全网热议
三观正的孩子,是如何培养出来的?这5大方面父母必须做好!
“再不好好读书,以后就只能去大街上扫地~”
“不读书,不读书就回家种田!”
“是长大后想去捡破烂吗?不想,就认真读书!”
……
这些话,你曾对孩子说过吗?或者正在用它,教育孩子好好读书?
最近,这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,因怒怼这类“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,好好读书的话”,而火遍全网。网友们纷纷称赞他:“三观正”,并留言向小男孩的父母取经:“到底是什么神仙般的父母,才能教育出三观如此正的孩子?”
一时间,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,再次进入父母们的视野,成了父母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。
今天,我们就此话题,展开论述~
父母三观正,对孩子有多重要?
婴幼童时期,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。一来,身体处于迅猛增长期;二来,品德、智力、性格和能力发展,都极易受到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。
由于孩子年龄尚小,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,都未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内在准则。所以,孩子行为的对错,主要是以父母的评判为标准,父母是孩子道德社会化的执行者和判断者。
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说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而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
父母的教育方式,对儿童道德观健全的发展,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。
1.父母三观正,孩子不误入歧途
深受物质至上思想的影响下,有些家长会向孩子灌输“读书无用论”、“有钱为尊”的思想,而这正是摧毁孩子的三观的第一步。
“读书,只为明理。”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,流传下来的真理。学会尊重知识、重视读书,是父母三观正确与否的最基本体现。
古有“昔孟母择邻处。”,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,孟母三次搬家。正是孟母的远见卓识,才成就了一代大儒。
然而,现在依旧有不少的父母,叫囔着“女子读书无用”、“事业好,不如嫁得好”等迂腐观念。要知道,身为父母,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拥抱真理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。
父母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,懂得发展自我,才有能力去培养孩子、引导孩子。一个发自内心深处热爱读书的人,再坏不会坏到哪去,这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怎样教育孩子,端正一个人的品行。
2.父母三观正,孩子品行好
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爸爸妈妈就要以身作则。父母懂得善待老人,孩子以后也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;父母礼待亲朋好友,孩子也会博爱他人。
父母的善良与有爱,决定着子女未来是否能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和事业前途。而父母的眼界、心胸,则决定了孩子前程的广阔与否。
不少家长自身道德修养欠缺,胸无大志,却要求孩子要出人头地;自己回家只顾玩手机、打游戏,却要求孩子读书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……
这些道德上的瑕疵,言行上的不端,表面看起来,并不影响日常生活;长远看来,对孩子的言行举止,产生不好的影响。
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就要以身作则,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只有父母先拥有正确的三观,孩子才能摆正自我心态,正确地去看待外界的人和事。
3.父母三观正,孩子情商高
一个人的命运,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。父母的情商,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。
现今,不少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,一点挫折、打击,就长时间萎靡不振,对生活失去热情,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。
因此,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,尤为重要。优秀的父母,懂得培养孩子的逆境生存能力,懂得借此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。
拥有正确三观的父母,情商也较高。孩子在耳濡目染过程中,必定会继承父母的高贵品格。
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“三观”?
1.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影响最大。孩子会将父母视为模仿对象、榜样,学习父母的行为习惯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除了要做好榜样,还要在孩子犯错时,及时指出,教他明辨是非,并示范正确行为,引导孩子。
毕竟,孩子还未建立起“三观”,无从依据,判断自身行为的好坏。如果在孩子犯错时,家长没有及时纠正,孩子就会觉得没错,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。
长久下来,反而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。
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人,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端正三观的人,爸爸要参与进来,妈妈同时也不可或缺,当两者各有作为。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康、快乐的人。
2.明确对错界限
当下,独生子女多,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心头宝,备受父母宠爱。在宠爱孩子的同时,父母要把控好尺度,切忌变成溺爱。当孩子犯错时,父母不能一味的纵容,或推卸责任。
譬如,孩子动手先打人,或者弄坏别的小朋友的玩具,父母应带孩子道歉,并赔偿损失,切忌当众责骂孩子,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。可在事后,向孩子分析下为什么他的行为是错的,并要求孩子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,要求他通过家务劳动,来偿还这笔费用。
此外,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他人,或看不起别人,因为孩子在并不知道这类行为的对与错,只是简单的模仿,一旦不加以阻止,孩子将这一行为带入自己的社交圈中,以相同的行为对待其他小朋友,或歧视,或嘲笑他们。不利于他的交友,更不利于他未来事业的发展。
所以,无论是面对环卫工、拾荒者,或者有缺陷的孩子,父母都应先做好榜样,尊重他们的职业,善待他们,并告诉孩子:每一份职业都值得的被尊重。嘲笑和挖苦他人,是不礼貌的行为,反而会让自己成为被嘲笑的对象,失去他人对自己的尊重。
3.和孩子做朋友
部分父母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形象,在孩子犯错时,每次都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对孩子进行教育。
其实,在孩子犯错时,最好的办法是平复自己的情绪,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,告诉他为什么错了,如何应对自己犯错,所带来的后果。
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,和孩子一起阅读,让他了解什么样的品德是最好的,并借此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
4.鼓励孩子要说出具体缘由
与老一辈的“批评式教育”不同,现在的父母更注重鼓励式的教育。在鼓励中成长起来的,孩子更有自信。但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习得鼓励教育的方法,只是停留在表面的“你真棒”、“你真聪明”……
其实,这样的夸赞,只会让孩子自满,他们不知道自己因为哪里好,因为什么而棒,慢慢地也就不再虚心好学了。
所以,在夸孩子时,家长要尽量具体到某件事,比如:“宝宝今天表现得不错!帮忙拖地、倒垃圾。”、“宝宝真有礼貌,懂得和婆婆们问好。”……
这样的夸赞,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,礼貌用语、勤劳守信等优良品德是可以继续保持下来的,嘲笑他人的行为则需要改正。
5.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原则
无论父母多与时俱进,与孩子之间总存在代沟。在核心价值不变的基础上,父母应接受孩子的部分差异,如孩子酷爱摇滚,打扮嘻哈。这些都是孩子,在长久的磨练和经历中,逐步建立并内化成自己的价值体系。
孩子的教育,是一个漫长而又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。这段成长,不仅是孩子需要不断探索自我与外界间的关注,,家长更需要去学习。
面对自己不会的,家长一定要及时补充知识,接受更多更正确教育方法,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,推导孩子的行为,以免误解孩子的做法。也不要将自己的三观强加在孩子身上。
父母只需要做到领路人,只需要以身作则,孩子也会自然而然,拥有一个正确的三观。
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,基于101智慧课堂,以智慧教学为核心,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